本文研究海南农垦休闲农业的发展问题,包括休闲农业的规划、产品设计和实施策略,这是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不断推进,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值得研究的问题,原因有以下五点:
2005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要求:“各地和有关部门要专门制定规划,明确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与此同时,中国国家旅游局把2006年定为“乡村旅游年”,许多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乡村旅游年”的号召,积极发展当地的乡村旅游业、休闲农业。
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鲜明主题是发展现代农业,其中有一段专门提到发展休闲农业产品和产业,即 “立足当地自然和人文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而专、新而奇、精而美的各种物质、非物质产品和产业,特别要重视发展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和乡村旅游业。”2007年3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所作政府报告中又特别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点,要加强发展,提速发展。
2008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
2009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要求“建设现代林业,发展山区林特产品、生态旅游业和碳汇林业。”同时要求“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同年,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文件指出, 要实施休闲农业富民工程, 合理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
2010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
2010年7月5日,国家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签署协议。计划经过3到5年的努力,推出一批示范县(镇)、示范村(企业),启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工程。提升休闲农业公共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安全设施、环保设施建设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及联合组织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系列节庆等活动”[2]。
2011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锁定“水利”。2011年08月23日农业部印发《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要求各地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通过以上近十年来的中央1号文件及其他中央相关会议精神里关于休闲农业发展的内容的梳理,并进行初步的比较分析,得出结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休闲农业的发展空间在增大,国家对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视在加强。而且,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也需要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与经营方式, 这都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与旅游业相互融合而产生的新型生态旅游服务业。它以农业、农村旅游资源和乡村休闲活动为基础,利用农业生态景观及其环境空间资源,把高效农业农产品生产、休闲度假旅游、优化生态环境、游客参与体验、寓农于娱活动和提升社会文化功能等集于一身的新型农业。其经营所得不仅包括销售农产品本身及其增殖部分的收益,还包括旅游服务业的收入,因而其效益大大优于传统农业。将传统低端农业提升到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休闲文化培育,丰富了农业的内涵,拓展了农业的多种功能,是农业和农村现代新型服务业的闪光点。一方面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旅游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休闲农业以旅游经营为手段,使农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功能的多元化[3]。
(2)发展休闲农业符合农垦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海南农垦是海南省的一部分,至2010年海南农垦拥有土地面积1282万亩,占有海南岛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数量超过100万,经过60年的发展,已形成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天然橡胶产业、热带高效农业和旅游地产业,农业生产和资源特色优势明显,农业产值的占比远高于海南省水平。然而,第二、三产业不发达,职工务工性、财产性等收入较少,无岗职工及无业人员数量较多。特别是在农垦改革主辅分离之后,农场经济空心化、职工增收缓慢、传统农业的比较效益低下,而发展休闲农业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从单一利用向综合开发转化,发挥热带农作物种植园、胶园林区及农场小城镇社区休闲功能,有助于扩大农业经营范围,促进土地、劳动力和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还能激活、催生二、三产业发展。即以休闲农业为龙头,带动餐饮、交通运输和农产品加工等行业的发展,实现农业生产附加值的提高,为农垦经济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从而有效增加职工收入和劳动就业,促进农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发展休闲农业是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和保持生态环境良好建设美好家园的需要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展示、田园观光、农业生产体验、瓜菜采摘、农家旅馆、特色餐饮、垂钓捕捞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等。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转而寻求外出休闲度假旅游,外出旅游人数(次)越来越多。此外,发展休闲农业也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现实需要,有助于村镇基础设施及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如交通、水电、通讯、商业服务、科技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教卫生事业等。有助于美化田园和道路,维护农业与农村自然景观,改善环境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旅游环境质量。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背景下,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将极大地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拓宽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丰富海南旅游内涵,提升旅游的品位,最终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海南农垦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农垦各农场分布在海南的18个市县,绝大部分农场与地方农村相接壤,唇齿相依。其创建初期的任务是屯垦戍边,发展国产天然橡胶产业,大部分单位处在地理和自然条件极差的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基础设施简陋,生产投入成本高,交通落后,信息不灵,生活极其不便。2007—2011年10月海南农垦累计投入资金76.8亿元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农场电网改造、职工饮水安全、49个农场的3384个生产队(村)新修通水泥硬板化公路近4000公里以及职工保障性住房建设等[4]。道路、交通、通讯、水利设施建设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日趋完善,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观,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海南农垦丰富的热带休闲农业资源,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了景观各异的农业生态空间,以及农垦特定的历史文化及海南迥异的热带特色农耕文化和热带地理特征,使其农业生产方式和黎苗民族习俗与国内外其他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为发展休闲农业增强了吸引力[1]。昔日的边远山区、穷乡僻壤如今成为发展休闲农业的宝地,热带农业资源无需刻意加工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不仅对岛内的城市人群有吸引力,对岛外游客,也都有很大吸引力。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4)发展休闲农业是顺应海南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形势的需要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需求动力。一般而言,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是旅游普遍进入家庭的临界点。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4000美元,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持续高涨,个性化休闲体验受到追捧;以及公民休假带薪休假增多、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优化、节庆活动助推等,使居民休闲时间明显增多,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现实机遇和发展拉力。本世纪以来前十年的有关数据表明,城镇居民旅游人次和旅游支出都是逐年递增,尤其近年随着假日经济的兴起又有大幅增长。由于休闲农业的客源主要为国内城市居民,因此可以预测,对休闲农业的需求也将保持一个旺盛的态势。
海南省旅游业自非典之后连年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海南省接待过夜国内外旅游者人数、旅游总收入、宾馆平均开房率均创新高。(见表1)
表1 全省旅游接待和收入情况表[5]
年份\项目
|
接待过夜旅游者总计(万人次)
|
旅游外汇收入
(万美元)
|
国内旅游收入(亿元)
|
旅游总收入(亿元)
|
宾馆平均开房率%
|
2002
|
1254.96
|
9199.03
|
87.74
|
95.38
|
57.90
|
2003
|
1234.10
|
7973.52
|
86.95
|
93.55
|
56.20
|
2004
|
1402.89
|
8179.49
|
104.24
|
111.01
|
54.30
|
2005
|
1516.47
|
12805.64
|
114.56
|
125.05
|
53.60
|
2006
|
1605.02
|
22403.97
|
123.57
|
141.43
|
52.49
|
2007
|
1845.51
|
28590.22
|
149.63
|
171.37
|
57.31
|
2008
|
2060.00
|
39031.89
|
165.01
|
192.33
|
59.18
|
2009
|
2250.33
|
27666.01
|
192.82
|
211.72
|
59.18
|
2010
|
2587.34
|
32227.65
|
235.61
|
257.63
|
60.37
|
2011
|
3001.34
|
37814.25
|
299.47
|
324.04
|
62.37
|
海南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省2010至2020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3.52万亿元,既包括旅游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也包括农业、工业等投资,其中2010年到2015年就要达到1.2万亿元左右[6]。
从表1 也可看出,过夜旅游者人数已占到海南本土居民的3倍以上,可以预计,在国家政策扶持和财政资金、民间资本、外资的大力投资推动下,以及中国城市化进程推动,庞大的城市群不断涌现,拥有庞大的客源市场基础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将成为世界旅游的最重要目的地之一.由此也必将为海南农垦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充裕稳定的客源市场。
(5)海南农垦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后发优势
海南地处我国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阳光充足,物种丰富,是发展热带特色休闲农业的黄金宝地。全省的土地总面积353.54万公顷,占全国热带和亚热带土地面积的42.5%,其中耕地面积76.9万公顷,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21.8%。全省常住人口为864.73万人(2009年),其中农业人口494.73万人,占总人口的57.2%。
近年来,海南休闲农业取得长足发展。据海南省农业厅统计,2011年全省休闲农业园区和农家乐目前已发展到133个,预计全年营业收入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7%,接待休闲游人数330万人次,同比增长18.6%,从业人员约1万人,带动农民增收人数达3万人 [7]。总体而言,海南已形成“农业—加工业—休闲农业”三种产业并存融合的局面,休闲农业园区农民的年收入达7550元(远远高于当地农业的年均收入)。但从全国范围来看,据农业部统计,全国现有150多万个农家乐,规模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人数超过6亿人次,直接从业农民近400万人,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年实现旅游收入3000多亿元,其中农民直接获益1000多亿元。相比而言,海南休闲农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如此,海南休闲农业发展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效增收、净化乡村文化气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表2 海南休闲农业景点分布表
|
地区
|
休闲观光农业景点
|
北部
|
海口
文昌
定安
澄迈
|
农家乐休闲带:南海大道西沿线、南渡江沿岸为主的;海口火山泉休闲农庄;竹缘山庄、海南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加乐湖休闲农业产业园、海口绿枫农业休闲观光园;万岱农业休闲观光园、凤生香草园、海口年丰休闲农业观光园、三门坡龙连休闲农业园、龙鳞村、本立村等多个生态文明村、红旗南畴湖村、田心生态农业园、香世界庄园、月茗庄休闲农庄、羊山休闲公园、甲子东坡农庄;
东郊椰林、椰子大观园休闲农业圈、龙泉乡园(国定示范点);
母瑞山老区原生态乡村休闲基地、定安定城世光罗非鱼专业合作社农家乐美食园、仙安休闲农业大观园;
侯臣咖啡文化村、澄迈县金源花园、澄迈福山咖啡休闲园、椰仙苦丁茶休闲农业园、棕王园休闲农庄。
|
东部
|
琼海
万宁
|
伊甸园山庄、椰子寨农家乐、南强生态村、中洞农业生态片区、春晖椰子观光园、文屯文明生态村等139家休闲农业经济实体、博鳌大乐水乡;
海南兴隆热带植物园(国定示范点)、交通村休闲农业基地、港尾海上乐园、泰国金椰子种植基地等休闲农业企业。
|
南部
|
三亚
保亭
乐东
陵水
|
槟榔河国际乡村旅游区、三亚田园温泉、田独兰花基地、三亚天涯湖休闲农业观光园、三亚小鱼温泉(国定示范点);
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休闲农业观光园、灼吧农乐乐、保城七仙农乐乐酒店、甘什岭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国定示范点);
循环农业休闲农庄、乐东禾丰休闲农庄;
黎安港渔村、陵水田仔黎族农耕文化休闲观光园。
|
中部
|
五指山
琼中
屯昌
白沙
|
五指山登山探险、森林休闲、什阳生态农庄、五指山水满村水满园农家乐;
琼中绿橙特色农产品示范园、水竹山农家乐、四季红休闲农庄;
屯城农家生态鹿园;
三好农家乐。
|
西部
|
儋州
临高
昌江
东方
|
八一明湖休闲公园;
美台咖啡文化村;
山水缘农庄、海尾湿地公园、霸王雨林老屋、醒目休闲农庄;
|
注:数据来源于海南农业信息网,http://www.hiagri.gov.cn.
海南省休闲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猛,大多依托城市而发展(见表2)。以东部沿海海口至三亚的半月形旅游通道的发展较好,中西部冷清;休闲农业规模普遍较小,以农家乐等低端经营形式居多,大型龙头企业园区少。
图1 海南省休闲农业五大区域示意图 图2 海南农垦国营农场分布图
数据来源:《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表3 海南农垦自然旅游资源分布
序号
|
海南省自然旅游资源
|
海南农垦拥有的资源
|
1
|
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
|
|
2
|
我国最优的海水、沙滩、阳光
|
农垦有近百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南林农场境内日月湾最为著名。
|
3
|
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珊瑚礁保护区
|
|
4
|
我国唯一的黑冠长臂猿保护区: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霸王岭林区延伸至红林农场境内,接壤边界犬牙交错、紧密相依。
|
5
|
我国唯一的海岛型猕猴保护区
|
|
6
|
我国最长的火山隧洞
|
|
7
|
我国品位最高的露天铁矿:昌江石碌铁矿
|
矿区周边为农垦胶园环抱
|
8
|
我国最大的海上天然气田
|
紧邻乐光农场滨海区
|
9
|
我国唯一国家认定的陨石坑:白沙陨石坑,是我国发现陨石碎块的第一个陨石坑,为距今约7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坠落地面爆炸而成。
|
位于白沙农场境内,海南名茶白沙绿茶主要分布在陨石坑内,离开此范围茶叶质量明显降低。反映了白沙茶质量可能与陨石坑内微量地球化学元素丰度分布相关。
|
10
|
我国分割河海最长的沙滩(博鳌玉带滩)
|
|
11
|
我国唯一的青皮林自然保护区
|
林区延伸至南林农场境内石梅湾、日月湾海滩
|
12
|
我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涉及三江农场、罗豆农场及海口市三江镇、演丰镇共3万多人口。
|
13
|
我国唯一的金丝燕自然保护区:大洲岛
|
在南林农场境内日月湾海滩可见到该岛
|
14
|
我国唯一的海龟、玳瑁栖息地
|
|
15
|
我国唯一的坡鹿自然保护区: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坡鹿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邦溪坡鹿自然保护区延伸至红林农场境内;大田坡鹿自然保护区紧邻红林农场红田社区
|
16
|
我国唯一的麒麟菜保护区
|
|
17
|
我国保存最完好的江河出海口(万泉河出海口)
|
|
18
|
我国唯一的白蝶贝保护区
|
|
在海南岛353.54万公顷范围内,聚集了我国所有旅游资源种类。海南旅游资源之丰富,类型之全,实属罕见。海南省旅游资源具有密集性、珍稀性乃至惟一性,有许多是我国惟一的或国内之最的旅游资源。海南省与海南农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海南农垦休闲农业资源无论数量还是质量(或旅游景观价值)都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量,垦区休闲农业的发展滞后于全省,发展休闲农业的资源优势使海南农垦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后发优势。(见表3、表4)
表4 海南农垦社会人文旅游资源分布表
序号
|
社会人文旅游资源
|
海南农垦拥有的资源
|
1
|
我国唯一的黎族聚居区
|
垦区境内有不少黎族聚居区,黎族职工积极参加农垦建设事业。
|
2
|
我国最大的天然橡胶产地(生产基地)
|
海垦独有,万顷胶林。
|
3
|
我国唯一的椰子产地
|
三江农场、罗豆农场、南林农场、岭门农场、南平农场、东兴农场、南滨农场均有分布。
|
4
|
我国最大的胡椒产地(生产基地)
|
海垦独有,东昌农场、东红农场
|
5
|
我国著名咖啡产地
|
红光福山咖啡
|
6
|
我国最大的腰果产地
|
乐东
|
7
|
我国最长的水库大坝(大广坝)
|
位于广坝农场
|
8
|
我国唯一的人偶同台演出戏剧
|
|
9
|
我国唯一的红毛丹产地(生产基地)
|
金江农场(南茂)、新星农场
|
10
|
我国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海南的五大热带雨林、原始森林区分别是五指山森林区、坝王岭森林区、尖峰岭森林区、吊罗山森林区和黎母山森林区。
|
海南农垦有十数个农场与这五大林区紧密相连,万顷胶林与原始森林共同构成一道绿色屏障。
|
11
|
我国著名的槟榔产地(生产基地)
|
南林、南平农场
|
12
|
我国最大的早熟芒果产地(生产基地)
|
南田、南滨、广坝农场
|
13
|
我国最大的早熟荔枝产地(生产基地)
|
红明农场、东路农场
|
14
|
我国最大的南繁育种基地
|
南滨农场
|
休闲农业是符合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律、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在未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对于解决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是利国利民、一举多效的新兴产业。历经60年风雨的海南农垦,有着丰富的军垦文化、知青文化和农垦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沉淀,需要一个很好的平台和载体来弘扬和传承。通过对海南农垦休闲农业的现状研究,科学分析和判断休闲农业对海南农垦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的影响,预测休闲农业在海南及垦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发展休闲农业有以下五点意义:一是推进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的重要举措。休闲农业能够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拓展到诸如供应农产品、增加劳动就业、乡村休闲旅游、人文文化传承、生态涵养保持等,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服务业、交通运输和人文创意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二是有效引导生产要素诸如资金、技术、高科技设备、人才等流向农村,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带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能够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休闲农业可以实现农业与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之间的资源、市场、环境等要素互动,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五是完善和丰富了旅游业产品体系。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于适应我国旅游消费转型升级,培育新型消费业态,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
据悉,农业部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休闲农业成为横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新兴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的民生产业,成为缓解资源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产业,成为发展新型消费业态和扩大内需的支柱产业。本文主要解决问题:
结合国家有关土地资源开发[8]、环境保护、农业政策等分析研究海南农垦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和不足之处,探讨海南农垦休闲农业规划建设、产品设计与实施策略路径选择上更有益的发展方式。
1.3.1研究方法
(1)SWOT-PES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一种用于检测公司运营与公司环境的工具。SWOT的每个字母分别表示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优势和劣势是内在要素,机会与威胁则是外在要素。必须注意的是SWOT分析法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不要过多的依赖它。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 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
SWOT — PEST 矩阵方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方法,利用它可以把影响企业发展的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等因素放到统一的框架内进行系统的SWOT分析,辨别出影响的关键因素,从而有利于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性的决策。
(2)文献研究的分析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休闲农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学术报告,全面了解本领域研究现状。
(3)案例分析方法
通过对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了解海南农垦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4)技术方案
1)信息收集(通过网络、书籍、报刊、杂志等方式了解海南及海南农垦休闲农业产业状况)
2)现场调查(制定调查方案、设置调查内容、规划调查路线,对项目的具体位置、经营状况、投资背景、建设规模、管理现状、生态状况、百姓态度等信息进行调查了解)
3)信息处理(对调查的数据和信息进行记录或输入电脑备份),结果分析(运用列表对比法、图线法、SAS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和信息的处理)
4)形成报告(完成学位论文并汇编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