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硕士毕业论文 > 12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传播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120000字硕士毕业论文传播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类型: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字数:120000字
论点: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论文概述:

本文主要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与交往的关系,构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问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发展的途径。

论文正文:

第一章是传播学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回顾

从遗传学视角看,任何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形成都有“起源”和“源头”的综合原因。“元”是起源和基础,是指经济关系、社会结构、政治形势及其在社会现实中的变化。“源”是指来源和资源,是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包括外部思想、政治、道德和文化的影响)。“元”决定了现实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的社会性质、价值取向和时代特征。“源”不仅为这一理论建构提供了文化资源,而且规定或影响了这一理论建构。本章将追溯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这一点将在后面几章中论述。
中外思想史上并没有明确提出传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传播的本体论理解的观点。然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索由来已久。在教育过程中,古希腊诡辩家非常重视解释、对话、论证和疑难论证的技巧,“辩证法”一词应运而生。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倡导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提问和回答方法,孔子提出“不怒、不怒、不疑、不发”等方法,这些都显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间人际沟通和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因此,理清这些中外思想史上积累的丰富材料和经验,消除时代局限,进行内在的理性因素,是建立现代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过程,将在背景和渊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然而,由于这些思想分散、庞杂,在这里我们只能总结它们的要点,并作一些简短的评论。还应该指出的是,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在古代中外都没有使用,但作为一种客观的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是随着人类阶级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本身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因此,本章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广泛理解入手。

1.1中国古代思想家从传播学角度阐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些现代学者称中国传统文化为“人文”和“人性化”。事实上,所谓“人类文化”和“人性化”只是指这种指向人类生活世界、指向世界社会关系的文化价值,即指向“主体间性”。......
...................

第二章传播理论概述

自人类和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类的传播行为和对传播理论的理解得到了发展。这是一个内部和外部的进化过程。第一章从传播学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思想进行了历史梳理。这里的交流主要是在最普通的意义上,交流就是相互交流。随着历史的进步,人类不断反思自身社会化进化的内在机制,对交往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解释和解释交流,形成了多种交流理论和理论。这些传播理论主要有三种形式。首先是狭义的传播理论,它侧重于信息科学和传播。它把通信作为一个单一的对象,研究通信模式、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通信技术。第二是广义社会学意义上的传播理论,它将传播置于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之中。它不仅关注各种文化网络的交流,而且研究个人与社会的交流关系。以上两种传播理论的共同点是它们对传播的工具性理解,即传播只是人们之间的一种传播手段、策略和媒介。第三种传播理论是哲学意义上的传播理论。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把交流看作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手段和工具,而且强调与人和社会交流的内在统一,即交流本身就是人的生活方式或生活方式。交流涵盖了人类历史、文化和生活的所有领域。什么是人类交流,人类也是。这不仅指人类生活的现象和形式,也指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哲学意义上的交往理论对解决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的传播理论主要是哲学性的。在近代形成的各种哲学交往理论中,马克思和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最为典型。

2.1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解读与诊断

当代语境是马克思的生存之地。正如学者任平所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她能够将自己的理论维度深深嵌入属于自己时代的问题谱系或时间空结构中,从而成为特定时代的问答逻辑。因为她总能正确认识时代的本质,及时回答时代的问题,科学拓展时代的视野,把握时代的总体方向,从而“充分适应自己的时代”。……
..............................

第二章传播理论概述...................................................................47
2.1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解读与诊断.............................................47
2.2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的要旨.........................................63
2.3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在交往意义领域的比较................65
2.4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借鉴意义..............................66
第三章交往型思想政治教育的形成基于............................69
3.1沟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69
3.2沟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内在根源……77
第四章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特征..............................94
4.1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94
4.2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特点................................100
4.3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点.............................107
4.4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和特点................................117
第五章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125
5.1呼唤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改革................................125
5.2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沟通关系的呼吁……128
5.3改进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呼吁..............................132
5.4呼吁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交流环境................139
5.5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的呼吁……143
结论................................................................................147
主要参考文献........................................................148

结论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树是常青树。本文的目的之一是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但其更深层的主旨是让思想政治教育世界高举“人的旗帜”,让思想政治教育焕发新的活力。本文提出并构建了互动思想政治教育,不是试图完全否定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而是试图从新的角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希望能找到一条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更加中国化的道路。作者从理性和理想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观点。它是否具有现实意义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证明,它的具体操作策略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实现所有理想之门的万能钥匙,也不是“芝麻开门”之类的秘密,但确实是促进人类更和谐、更可靠发展的好主意和好方法。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交往型思想政治教育将从少数人的愿景转变为我们共同的愿景,最终从愿景转变为现实。
通过大胆的权力下放、改变风格和民主协商,追求灵活管理的令人满意的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培养管理者的团队精神,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求。只有在此基础上,柔性管理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保证沟通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实施。

参考

我,中国作品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3。《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
4。《邓小平选集》,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和1994年。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人民日报,2004年8月26日。
6。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6月29日。
7。江泽民:《论党建》,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
8。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人民出版社,2001年。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争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15日。
10。孔丘:《论语》,《哲学家集成》第1卷,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